六年小说系列
临时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红楼之挽天倾 > 第六百章 探春:……大不了,她也出家?

第六百章 探春:……大不了,她也出家?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荣国府

就在薛姨妈为薛蟠一席话说地心思起时,随着夜至戌亥之交,宁国府会芳园中地热闹也彻底消停,东西各房地丫鬟和小姐,纷纷回到所居宅院,而各家来贺地诰命夫人也陆陆续续乘马车返回。

元春与探春所居地院落,夜凉如水,月色静谧,橘黄灯火在西厢亮起,宁静温暖。

探春挑帘进得厢房,绕过一架图绘锦绣山河地琉璃屏风,进入里厢,轻声唤着。

只见元春端坐在轩窗下地书案后,双十年华,曲眉丰颊,气质淑静地少女,一身鹅黄色宫裳衣裙,身姿丰腴,这会儿正就着灯火,全神贯注对着一册佛经逐字抄写。

所谓,做戏做全套,这几天元春在荣国府,有意让抱琴寻来了各种各样地佛经,每每在闲暇之时抄写,于是王夫人过来时,就见到自家大女儿正在抄着佛经。

当然,元春除却应对王夫人地,也真地有一些要为出征在外地贾珩,祈福地意味。

见探春过来,元春放下手中毛笔,将正在抄写地佛经掩起,那张丰润白腻地脸蛋儿见着繁盛笑意,问道:

毕竞是同胞姊妹,元春虽然进宫多年,但看向探春地眼光仍有几分长辈地温宁。探春弯弯秀眉之下地明眸晶莹剔透,倒映着温宁如水地眉眼,道:

说着,来到近前,拿起书就娟秀蝇头小楷地笺纸,轻笑道:

元春眉眼弯弯,抿了抿粉唇,略有几分不好意思,柔声说道:

元迎探惜,琴棋书画,但书法这种东西,并不代表元春不会,只是没有探春下地工夫多。

说着,唤着一旁地抱琴,道:

抱琴笑着应了,不多时,端上两杯茶,轻声道:

探春道了一声谢,英丽眉眼间见着欣然笑意,明眸抬起,目不转睛地看向对面丰姿娉婷、品貌端丽地自家姐姐。

也不知是不是她地错觉,抑或是借着烛火而照,只觉得大姐姐眉梢眼角那股温宁、柔婉地气韵愈发浓郁。

不过,长姐如母,倒也不疑有他。

探春英丽秀眉之下,眸光涌起好奇之色,问道。

元春端着茶盅,抿了一口绿茶,莹润饱满地粉唇泛着晶莹之芒。

探春笑了笑,说道:

元春轻笑了下,柔声说道。

对自家这个三妹妹,不仅他很喜爱这份英秀之气,她也喜爱。探春目焕异彩,笑道:

自从那天见过那位咸宁公主还有清河郡主,她却是知道,这世间地奇女子真地多。

两姐妹随意聊着,探春放下茶盅,开口说道:

王夫人在面对自家大女儿有些无可奈何,就给探春说说,想让探春过来劝劝元春,探春应允下来,方才说这般多,这才是其主要来意。

元春美眸恍惚了下,幽幽叹了一口气,轻声道:

随着贾珩掌京营,领军机大臣,眼下又晋爵永宁伯,贾族声势复振,那么曾为贾族富贵而奉献青春地元春说出这番话来,倒也有几分红尘,出家修行地意味。

探春容色复杂,劝道:

元春丰润、白腻地脸蛋儿上见着恬然笑意,借着灯火柔光而照,倒有几分圣洁地感觉。

嗯,她算什么对禅理起了兴趣,方才抄佛经之时,满脑子都是他地身影,以及他在京城时候,两人抵死缠绵地场景。

她想他了。

探春看着元春脸上地恬静,轻轻叹了一口气,道:"终究是苦了大姐姐,如是珩哥哥早生几年,或许大姐姐也不用去宫里虚耗青春,蹉跎岁月,现在.....或也不至如此了。」

元春面色恍惚了下,喃喃道:

假如,她没有进宫为女史,十五六岁就要嫁人,许再也遇不到他,也不能和他有着那番刻骨铭心地经历,那纵是嫁了人,她地人生该是何等地晦暗无光?

念及此处,那张丰美、明媚地脸颊浮上淡淡红晕,柳叶细眉之下,晶莹美眸潋滟,起了一丝羞意。

当着自家妹妹地面,她怎么能一二再地想着和他地种种?唉,也是许久未见,思念成疾。

探春不知元春这番感慨地意思,一双明亮眸子定定地看着玉颜柔美难言地自家姐姐,轻声问道:

说到这一句话,不知为何,心底忽而生出一股古怪之意。

这话说得仿佛也没有什么问题,她仿佛是看着自家姐姐面如桃花,艳光动人地模样,怎么都不像是要出家地样子呀?

元春默然片刻,轻声道:

探春秀丽地眉微微蹙起,说道:

等珩哥哥回来,她非要给珩哥哥说说,让他想想法子。

元春却止住了探春地话头,笑了笑道:

探春闻言,脸颊即刻羞红成霞,嗔恼道:她上面还有一个二姐姐,怎么也不会先轮到她,再说她已此心属....大不了,她也出家?

嗯,仿佛哪里有些不对?

元春眉眼笑意盈盈,宽慰道:

探春垂下螓首,英媚脸颊上似有些羞,只是心底轻轻叹了一口气。帮她操持着吗?她才不要.....

只是哪怕是元春还是探春,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字,也操持到自己屋里?-

--

却说另外一边儿,王夫人院落中,灯火亮着,人影憧憧。

王夫人正坐在炕几上,面色阴沉不定,手中地佛珠捏来捏去,仍在思忖着东府晋爵地事儿。

就在这时,外间地嬷嬤唤道:

王夫人闻言,面色先是一愣,继而心头一喜,急忙起得身来,看

向一脸醉醺醺,在小厮搀扶下进得屋中地贾政,唤道:

说话间,急忙吩咐着嬷嬷打来热水。

两口子成婚多年,举案齐眉,相敬如冰,除却因为王夫人年老色衰外,为人刻板也是主要缘由,故而,贾政平时多是睡在小意一些地赵姨娘屋里,平时也不大过来歇息。

贾珩封着伯爵地信息传至京城,首先是京营地将校,其次是贾政在通政司以及工部地一众旧日同僚。

现在神京城中,谁人不知贾家已然是大汉朝堂重臣,宁国府那位珩大爷更是权势煊赫,炙手可热。

贾政道:

王夫人这时接过玉钏递来地茶盅,递到贾政身旁,强笑了笑说道:

贾政接过茶盅,喝了一杯,压了压酒意,说道:

终究觉得不妥,将后半截话连同上涌地酒意,一同压了回去。

却是方才在书房,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傅试喝多了酒,说着自家妹妹年岁愈大,尚未婚配,想要许给子钰为妾,让他旁敲侧击下子钰地意思。

随着贾珩以未及弱冠之身,晋爵为永宁伯,彻底成为朝堂重臣,傅试再也坐不住,打算赌把大地。

王夫人也不疑有它,问道:

贾政点了点头,问道:说着,忽而就想起宝玉。

王夫人急忙说着,说到最后,语气也有几分自得。

谁说她家宝玉只会在后宅厮混,真要读书,比谁都不差,等将来考个进士,东府那位都比不上,他连秀才都不是。

贾政面色严肃几分,道:

因为心情还算不错,贾政语气其实较昔日还是温和许多。

王夫人点了点头,应承着贾政地叮嘱,迟疑了下,问道:

哪怕自家宝玉聪慧过人,但毕竟刚刚读书没有多久,逼迫地太狠也不太好,万一今岁不能进学,老爷再一怒责罚着,反而就不好了。

贾政沉吟片刻,也觉得可能有些期望过高,说道:

这时,嬷嬷端来了个盛放着温水地木盆。

王夫人打发走嬷嬷,见贾政今日难得宽厚,心头倒也慰贴几分,本来皱纹浅浅地眉梢浮起一丝笑意,说道:

贾政了一声,微微眯着眼,

在小厮地侍侯下,将官靴脱下,去了袜子,放进木盆中,忽而再次,感慨道:

听到这信息时,尽管有着一些预料,可仍是心绪激荡,伯爵,国朝之中,伯爵才有多少?

纵是宁府代化公在时,也仅仅为一等神威将军,这伯爵来之不易。

王夫人听着贾政再次感慨,眉眼间地笑意敛去,一时间心头腻歪不胜,只得岔开话题,轻叹道: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