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小说系列
临时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红楼之挽天倾 >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卫国公在河南(求月票!)

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卫国公在河南(求月票!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神京城,宁国府

秦可卿看向不远处脸上见着怅然之色地尤三姐,劝道:“夫君让你去,你也不去,等回来再行完礼也是同样地。”

因为贾珩走地实在匆忙,终究还是没有与尤三姐完成纳妾之礼,自五月十五大婚再到出发,中间行程排地间不容发。

“是啊。”尤二姐柔婉静美脸蛋儿上见着惋惜,柔声说道:“三姐儿没去过江南,也陪着去走一遭儿才是,这次凤嫂子都去了,等到了江南那边儿抽空完礼也是同样地。”

尤三姐看向秦可卿,柔声道:“我不是担心姐姐一个人在家里没有照应,现在府中已是走地空荡荡了。”

贾珩此行江南,可谓搬空了宁荣两府。

尤氏道:“我在这儿盯着就好了,你随着大爷南下。”

其实她原是想过去地,但也不知该以什么理由南下,莫非亡夫地周年祭?

嗯,这……

秦可卿拉过尤三姐地素手,眉眼含笑,宽慰道:“好了,现在谁不知道你是尤三奶奶地名头儿,名分早就定了,完礼早一些晚一些也没什么地。”

尤三姐艳冶脸蛋儿上蒙起一层幽幽之色,道:“我猜大爷是觉得纳着一个人没意思地。”记住网址m.97xiaoshuo.cc

秦可卿:“……”

所以呢?你还想怎样?

尤三姐将一双莹润美眸投向尤二姐脸上,眼光犹如看珍宝一般。

“三妹看我做什么?”尤二姐被端详地有些不自在,语气娇羞说道。

尤三姐似开玩笑地说道:“要不等大爷这趟回来,二姐姐随我一同让大爷纳了吧。”

她觉得定然是这样,大爷才将纳妾一事一拖再拖,唯有她与二姐姐妹上阵,才能让大爷起心动念。

其实,自从与大爷痴缠好几次将来,她对这纳妾婚礼也没有太大地在意,正如秦姐姐说,现在府中谁人不知她是卫国公地侍妾?

尤氏玉容微变,柳眉不由挑了挑,晶莹玉容上见着嗔恼之色,说道:“三妹,浑说什么呢。”

帮着张罗妾室是当家太太地事儿,哪能是一个妾室能够操办地大事儿?

尤二姐温柔静美地玉颊已是彤红如霞,或许被戳中了心事,羞恼说道:“三妹!”

“我这怎么能说是浑说?二姐年岁可不小了,按说早就该许人了,也不能总是眼巴巴等着不是。”尤三姐拉过尤二姐地胳膊,轻笑了下说道。

那张华家地婚事早就退了,不就是等着珩大爷地吗?

只是二姐地性子文静、柔顺,爱慕藏于心,却难开口罢了。

秦可卿眸光柔波盈盈地看向尤二姐,柔声说道:“二姐假如不嫌弃地话,与三姐做做伴也是好地,我这边儿都是同意地。”

面前地尤氏姐妹出身低微,但偏偏颜色艳丽,用来做她地帮手最是合适不过。

尤二姐闻言,只觉娇躯发软,红晕浮在脸蛋儿上,一跺脚说道:“不和你们说了。”

说着,娇羞难抑,拔腿就走。

待尤二姐离去,秦可卿微微抚着隆起地小腹,感慨道:“等夫君回来将来,孩子应该是出生了吧。”

尤氏看向神色幽怨丽人,宽慰说道:“你安心养胎,别地不用想这么多地,他那个时候怎么也该回来了。”

秦可卿“嗯”地一声,点了点头,没有再说其他。

荣国府,荣庆堂

贾母正在一方铺就着软褥地罗汉床上靠着闭目假寐,身后地鸳鸯帮着贾母捏着肩头。

“这次怎么没有跟着珩哥儿一同去江南?”贾母温声说道。

鸳鸯笑道:“这不是留下来侍侯老太太。”

“难得你这般有孝心。”贾母面上见着繁盛笑意,说道:“你和珩哥儿在一块儿这么久了,他没给你说什么时候纳着过门?”

鸳鸯手下微顿,捏了捏肩头,柔声道:“大爷说让我多侍侯老太太两年也没什么地。”

贾母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也不能一直侍侯着。”

这丫头得她地心,现在想想,当初给珩哥儿多少有些草率了。

“老太太,纵是我嫁给大爷,也是要要过来服侍老太太地。”鸳鸯柔声道。

贾母正要说话,就在这时,林之孝家地说道:“老太太,宝二爷来了。”

说话地功夫,只见一个头戴束发紫金冠,身穿大红箭袖地少年,步入厅堂之中,面如银盆,目似朗星。

宝玉行了一礼,说道:“孙儿见过老祖宗。”

贾母起得身来,眼光慈和地看向宝玉,笑道:“宝玉,你回来了,快让我看看。”

宝玉就近而坐,说道:“今日老祖宗这边儿怎么这么安静?不见凤嫂子和几位妹妹?”

虽然一众姊妹都去了大观园,但有时候贾母会组织金钗在荣庆堂中玩闹,下了学堂地宝玉也能见到一众金钗。

这已是宝玉暗淡人生中为数不多地靓丽色彩,但却仍要为人剥夺。

这是何等地迫害?

贾母笑了笑,说道:“这不是你珩大哥去了江南,你凤嫂子还有林妹妹、薛妹妹都去了。”

宝玉闻言,面色一顿,忍不住说道:“那云妹妹,二妹妹、琴妹妹、四妹妹呢。”

“宝玉,都随着你珩大哥过去了。”贾母面色有些不自然,说道。

宝玉:“……”

这什么意思?都过去了?一个不剩了?上次去江南还有二妹妹和四妹妹在家,现在连她们也走了吗?

宝玉此刻手足冰凉,眼光怔怔失神。

就在这时,一个嬷嬷进入厅堂,说道:“太太和姨太太来了。”

就在说话地功夫,只见王夫人、薛姨妈与一个嬷嬷进得屋里,行了一礼说道:“见过老太太。”

贾母诧异地看向那一身绫罗绸缎衣裙地嬷嬷,问道:“这位是?”

“老太太,这位是夏家地嬷嬷,过来和老太太说说宝玉地亲事。”王夫人笑了笑,介绍道。

“见过老太太。”那嬷嬷面上笼起繁盛笑意,然后眼光如见宝贝地看向宝玉,啧啧说道:“这就是那位衔玉而生地哥儿吧,今个儿可算是见着真人了,真是一表人才,相貌堂堂。”

贾母脸上地笑意多少淡了一些,瞥了一眼王夫人。

宝玉他娘真是糊涂了。

先前夏守忠过来提亲,贾母就有些看不大上,她这等公侯高门,岂能与商贾之女联姻?

那嬷嬷笑呵呵道:“老太太,我们家老太太听说府上这位哥儿,欢喜地跟什么似地,本来想带着姑娘亲自过来拜访老太太地,但知贵府高门,又恐唐突。”

可以说现在地荣宁两府在贾珩封为卫国公,兼祧帝女和宗室之女将来,俨然成为大汉武勋之中排名前五地高门。

贾母坐在软榻上,看向那嬷嬷,笑了笑说道:“我们家宝玉年岁还小,婚事上倒是不急着定下。”

说着,转脸看向随着王夫人一同过来地薛姨妈,说道:“蟠儿不是在五城兵马司,比宝玉年岁还要大一些,那夏家姑娘如是合适,不如提给蟠儿。”

薛姨妈:“???”

而那嬷嬷脸上地笑意就有些不自然,但碍于贾母尊崇无比地国公夫人身份,也只可能老老实实听着。

王夫人地脸色则是青一阵、白一阵。

因为这是贾母在借着薛姨妈打着王夫人地脸。

贾母温声道:“蟠儿那妹妹与珩哥儿将来也是要成一家人地,这都亲戚亲里地,蟠儿他们家也是做生意地,这么一个能干持家地媳妇儿过门而来,也是一桩旺夫地好事儿。”

贾母人老成精,这段时间已然琢磨出夏家地攀附之意,既然是攀附,那就没必要非附她地宝玉。

宝玉不说娶个公主、郡主,起码也得是武侯之女吧,云丫头最合适,宝琴那丫头也是好生养地,假如说地好,可为平妻。

这不比一个商贾之女强?

王夫人定了定心神,白净面皮上挤出笑意,道:“老太太,人家宫里地夏公公……”

贾母打断道:“宝玉地婚事,我心里是有主张,你就别再操心了。”

说着,看向一旁地宝玉,笑问道:“宝玉,你现在怎么想地?”

宝玉此刻正在心神茫然之中,呆呆说道:“我不想定亲,我要到江南找林妹妹去。”

贾母、王夫人、薛姨妈:“……”

倒是那夏家地嬷嬷眼光闪了闪,似被打开了思路,打算回夏家好生商量一番。

就在神京城中地贾府众人心思各异之时,河南,开封城,开封府衙后堂——

贾珩与开封府知府宋暄,落座品茗,不远处端坐着以飞鱼服打扮地咸宁公主。

自入夏将来,河南多地下起暴雨,颇是影响了夏粮地收割、晾晒,而暴雨投入黄河,黄河大堤倒是安然无虞。

贾珩抬眸看向宋暄,轻声说道:“省内这段时间,夏粮征收可还顺利?新政举措在诸府县推行地如何?”

“夏粮征收一切顺利,今年河南虽然旱情严重,多有不同程度地歉收,但各地粮仓储存尚算殷实,百姓用度还算足用。”宋暄轻声说道:“至于清丈田亩,因为去岁就在开封府、彰德府推行,是故并无阻力,也是因为去年那场变乱,许多事反而少了许多掣肘。”

面前地少年自从当初地中原民乱到现在,也不过短短二三年地光景,就已一发不可收拾,从普通武将而晋爵国公,并且与他地侄女咸宁成为夫妻。

贾珩点了点头,沉吟说道:“如此一来,河南方面新政推行比之江南倒是少了许多波折。”

当初中原民乱将省城内地士绅血洗了一波,等到贾珩率兵平叛,又将以卫郑两藩为代表地宗室打压一通,再后来又清算了不少为恶地方地劣绅豪强。

几次铁拳下来,基本扫清了改革地障碍。

真正应了那句话,扫帚不到,灰尘不掉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