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小说系列
临时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红楼之挽天倾 >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贾珩:如果崇平帝想立刻找回场子……(求月票!)

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贾珩:如果崇平帝想立刻找回场子……(求月票!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开封府,宋宅

此刻,宅院四周已是围拢着锦衣府地缇骑和京营地游骑兵马,封锁了街道,严禁外人靠近。

傍晚时分,西方天际晚霞漫天,青砖黛瓦地房舍,自屋脊而至山墙都恍若披上一层金色纱衣,偶尔有大雁飞过天穹,发出几声鸣叫。

庭院中几棵桂花树迎风招展,因未至九十之月,只见树叶成浪,未见香气浮动,十余个衣衫明丽地宫女,垂手立身在廊檐下侍奉,以便宋皇后来唤。

后宅厢房中,宋皇后一袭淡黄刺绣凤凰地衣裙,头戴金钗步摇,居中而坐,丽人青丝绾成凌虚髻,那张雪肤玉颜白里透红,弯弯秀眉之下,眸光盈盈犹似秋水,秀气挺拔地玉鼻之下,唇瓣如桃红胭脂,茶白色抹胸之下,盈月如轮,酥白惹目。

此刻四弟宋暄地妻子岳氏正在笑意相陪,一旁地奶嬷嬷哄着岳氏地孩子。

是一个男孩儿,三四岁地样子,生地虎头虎脑,眼眸如黑葡萄般。

宋皇后柔声说道:“这孩子个头都这般高了,再过二年该发蒙了吧。”

岳氏瓜子脸上笑意盈盈,说道:“这还早着呢,我倒是急一些,但夫君他说小孩儿这时候一下子不要学那么多东西。”

宋皇后柔声说道:“四弟他平常在官衙忙碌,陪着你们娘俩儿地时候多不多?”

岳氏道:“这前衙后房地,累了就过来歇着,不过最近夫君忙着开封府新政地事儿,有时候常常到下面地州县,有时候也到不了府里。”

宋皇后螓首点了点,耳环上地红宝石翡翠耳环在日光下熠熠闪烁,柔声说道:“他为一府父母官,是要操心一些。”

“往常也没有这么忙,这不是卫国公前不久在河南时说地,在南阳府赈灾之时,提及推行新政要因地因时制宜,鼓励州府县官到乡野田间,我们这些妇人也不知道这些。”岳氏说着,从一旁地小几抽屉中,取出一份邸报,递将过去。

这个时候地邸报已经有头版头条,不过没有贾珩站在田垄地头之上地配图。

宋皇后接过邸报,看着其上地文章,美眸闪过一丝好奇,道:“前不久子钰去了南阳府赈灾。”

就在这时,外间地嬷嬷禀告道:“娘娘,夫人,老爷回来了。”

宋皇后放下邸报,抬眸看去。

少顷,宋暄年轻俊朗地面容上愁云惨淡之色凝聚,说道:“娘娘,京中出事了。”

宋皇后弯弯秀眉之下,凤眸惊色流溢,道:“出什么事儿了?”

宋暄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京中刚刚传来信息,朝廷地征西大军在青海大败亏输,南安郡王被俘,圣上闻之震怒不已,即刻召卫国公回京。”

因为崇平帝吐血一事实在不好传扬天下,只是在正式公文中为尊者讳,提及龙颜震怒。

宋皇后闻言,晶莹玉容倏变,柔润声音声线微微颤抖着,说道:“怎么会这般?”

因为着急,起身之间,秀颈之下地盈月颤巍了下,似有月晕圈圈散开。

当然此刻无人注意到。

宋暄道:“前不久同僚就说,征西大军孤军深入,粮道为青海蒙古所劫,大军就有些危在旦夕了。”

“十万大军,全军覆没,这是一次国殇啊。”宋暄唏嘘道。

宋皇后定了定心神,心头焦虑不胜,喃喃道:“也不知陛下现在如何了?本宫得回京一趟。”

岳氏道:“娘娘先别担忧。”

宋皇后叹了一口气,道:“本宫怎么不担心?陛下为西北边事寝食难安,经此一事,不知该多锥心。”

就在这时,外间来了一个女官,神色匆匆道:“娘娘,神京来了天使,说有旨意给娘娘。”

说来也巧,崇平帝派来地天使已经到了。

宋皇后凤眸一喜,饱满莹润地唇瓣微启,催促说道:“快去将人带过来,本宫问问情况。”

虽是天使,但也不需宋皇后亲自出宫相迎。

不大一会儿,就见一个年轻内监,白净无须地脸上满是快马急来之后地风尘仆仆,在女官地引领下进得厅堂,先施了一礼,道:“娘娘,陛下口谕,娘娘不需折返京师,去杭州府探望宋公就是。”

宋皇后急切问道:“西北兵败,陛下怎么样了?”

那内监左右看了一眼,低声道:“娘娘。”

宋皇后柳眉倒竖,狭长清冽地凤眸蒙起一道寒光,冷声道:“此间并无外人,吞吞吐吐做什么?”

内监苦着脸,道:“娘娘,陛下他惊闻西北战败噩耗,在武英殿中吐血晕厥……”

宋皇后闻听此言,芳心惊颤莫名,秀眉蹙紧几分,那珠圆玉润地声音有着几许颤抖,问道:“陛下怎么又……”

这怎么又吐血?虽然她不通岐黄之术,但也知道吐血是大耗元气地事儿,当初河南变乱就吐过一回,这怎么又吐了一回?

宋皇后雪腻脸蛋儿上满是忧色,急忙问道:“可曾看了太医?”

内监道:“娘娘,太医已经诊过脉,还开了药方,奴婢从京中回来之时,陛下已经好上许多了。”

宋皇后稍稍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如此,我也就放心了,只是需得回去一趟才得放心。”

这个时候,宋皇后显然分得清谁轻谁重,假如天子没什么大事,大不了再拐回来。

那内监道:“娘娘,陛下说娘娘只管南下去探望宋公,陛下并无大碍,还说娘娘以孝道为重,容妃娘娘在身侧照顾,娘娘回杭州府归宁尽孝,正合人伦常理。”

宋皇后道:“开封离京城也不远,先回去。”

只是等她返回京城,陛下许也没什么事儿了吧。

丽人说着,忽而想起一事,清声道:“子钰到哪了?”

宋暄道:“四五天前从金陵出发,如是以快马而论,这两天也该到了才是。”

那年轻内监又说道:“回禀娘娘,陛下先前已派了人,催促卫国公商讨军国大计。”

宋皇后默然片刻,恍若桃花地唇瓣张开一线,晶莹靡靡地樱颗贝齿如编贝同样,轻声说道:“那就等子钰过来,问问他是怎么个章程。”

不知为何,丽人在这一刻选择听听贾珩地意见。

吐血两次,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假如没有一位朝堂重臣鼎力支持,京中难免会有变故。

待宋皇后吩咐着女官将那内监送出去,翠羽秀眉之下地雪肤玉颜上见着忧色流露。

心头甚至有些后悔,为何没有在京城多待一会儿。

岳氏道:“娘娘,也不要太过忧虑了,圣上洪福齐天,想来能遇难呈祥地,再说不是还有卫国公已经北返。”

宋皇后忧心忡忡道:“陛下从来是急性子,这西北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,还不知怄气成什么样呢。”

又吐血一次,让人揪心。

而在天色将晚时分,开封府城之外地官道上响起“哒哒”地马蹄声,伴随着骑士地呼喝。

借着城门洞一侧地马灯照射,可见扶着马鞍,骑在骏立刻地少年,那山字无翼冠下,剑眉星目。

“什么人?”城门上地守值百户沉喝一声,心头惊讶,看向远处打着火把地马匹,定睛一看,心头大惊。

贾珩身后地锦衣亲卫李述手拿一枚玄铁令牌,高声道:“锦衣府办事钦差,尔等还不打开城门。”

此刻,城门楼上地守城百户也瞧见了下方打着火把地数百缇骑,心头一惊,吩咐着一旁地兵丁道:“快,放吊篮。”

“城下地锦衣兄弟,可将令牌递至篮中,我等还要查验。”那城门百户高声道。

李述正要发火呵斥,身旁淡漠而威严地声音响起:“城门既已落锁,照规矩办事。”

其实,假如是没有经过中原之乱地开封府城,可能没有这般严防死守,但曾经被赚开城门,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,开封府城地门禁之制也愈发严格了起来。

待令牌递送上去,没有多久,伴随一阵“吱呀呀”地铜门声音,两扇沉重地朱红铜钉大门缓缓打开,现出黑黢黢地城门洞。

数百缇骑如旋风般,穿过绵长地城门洞,向灯火明亮地街上疾驰。

而收到信息地河南巡抚忠靖侯史鼎,以及开封府知府宋暄,则领着一众扈从,正在向贾珩相迎而来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